■ 靈犀
今年回婆家過年,我和老公差點兒離婚。本來,我們準備在自己的小家過年,新房子剛好可以入住,但老公執(zhí)意要回婆婆家。我拗不過他就跟著他回去了。而這,成為一切噩夢的開始。
剛生完小孩又被婆婆催二胎
回到婆家,一切如我所料。從第二天吃早點開始,婆婆就迫不及待拉著我說:“你們再生個老二吧,兩個孩子有個伴,第二胎一定是個男孩。”
我強忍住心中的不悅,說:“媽,我現在才生完孩子不到2年,又是高齡剖宮產,馬上再要老二,怕有生命危險?!?/p>
婆婆一臉不以為然:“哪有那么嬌貴!隔壁老張家的兒媳婦,生完不到11個月,又生了二胎,也是剖宮產,現在不也好好的!”老公在一旁,一言不發(fā)。
婆婆說:“一定要生個男孩,家里得有個續(xù)香火的,有個傳承的人。女人不就是生孩子傳宗接代嗎?你不用擔心老大,我去給你們帶孩子去?!?/p>
這已經不是我與婆婆的第一次沖突了。剛產后10個月時,因為新房還在裝修,我在婆婆家住了一段時間。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光。才生完小孩10個月,她就叫上了大姑姐和幾個親戚,輪番催我生二胎了。那時我極其痛苦,我白天一個人帶孩子,極其累,晚上卻睡不著。和老公溝通,他卻說:“你就聽著唄,多大事啊?!?/p>
除此之外,婆婆會在我不注意時,給孩子塞各種不健康的零食。孩子好幾次因為積食而發(fā)燒,在醫(yī)院遭了不少罪。
后來婆婆過來和我們住一起,她越念叨,越干預,我的生活狀態(tài)就越失控。而老公始終像一個隱形人一樣。那時,我有些堅持不住了,想到了離婚。
痛苦到抑郁我依舊不敢說“不”
我求助了專業(yè)人士,面對咨詢師,我哽咽著求助:“我跟婆婆相處不到一起,想離婚了,但身邊的人都勸我不要離,我不知道該怎么辦……”
咨詢師:“你是想離婚,還是想把離婚作為解決婆媳問題的方法?”
我:“不知道,我只是不想跟婆婆一起??!”
咨詢師:“這種情況下,不住在一起更好,你婆婆強烈要求跟你們一起住,幫你帶孩子,潛意識里是在跟你競爭‘孩子的母親’這個角色。其實奶粉喝多少、每天吃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孩子的決定權是誰?在孩子的問題上,父母是第一責任人,父母有第一決定權?!?/p>
我:“是啊,每次因為奶粉喝多少,孩子吃什么的事情上,我都得聽婆婆的。老公從來不幫我。再這樣下去,我堅持不住就離婚,我讓他們見不到孩子?!?/p>
咨詢師:“你是希望那些傷害你的人消失嗎?”
我:“是的。”
咨詢師:“發(fā)生沖突就希望對方消失,可能是我們早年與父母相處時的情緒。為了維持自己的無力感,和面對沖突時的束手無策,就選擇不面對。”
接著,咨詢師了解了我剛生孩子時的感受。“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,從來都沒有人關心我的身體舒不舒服,傷口痛不痛。他們只關心我的奶水夠不夠。”
咨詢師認為我進入了一種“產后退行”狀態(tài)。“退行是一種應激狀態(tài)下,放棄已經習得的適應技巧,而退回到早期生活階段,使用原始方式來應付當下的焦慮。婆媳沖突,加上你老公的不作為,讓你退行至童年遭受忽視時所產生的強烈情緒狀態(tài)。這種情緒狀態(tài)可能包括恐懼、羞恥、疏離、憤怒、悲傷和抑郁,甚至出現不必要的戰(zhàn)或逃反應……”
我才發(fā)現,雖然我特別討厭和婆婆住在一起,但我更多的是默默抱怨,壓抑所有情緒,半推半就地同意婆婆的所有決定,直到事情最終走向最糟糕的境況。
咨詢師:“這種不情愿卻依然討好他人的行為,你以前有過嗎?”
我回溯了我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。我有一個哥哥,哥哥很聰明,父母最愛拿我們做比較,每次比較都是哥哥勝出。而我的角色,是“替罪羊”。如果我犯一點點錯,父母就會責備我。慢慢地,為了避免被父母懲罰,我會賣力討好他們,拼命學習,盡力做家務。而這種相處方式,也造就了我如今的親密關系互動模式——忍耐、討好。我從來不敢真正說一個“不”字。
很長一段時間里,我都不知道竟存在著這些深藏在潛意識里的關系模式。如今,終于得以被看見。
那一天我明白了,作為一個成年人,我有能力和選擇的權利。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。
原來我也有拒絕別人的能力
咨詢師給了我非常落地的建議:“你需要跟老公正式地聊一下,說出你被忽視的感受和被關注的需要。你們家庭可以開個小會,要明確一下,在大事上,孩子的決定權是父母?!?/p>
我開始和老公溝通,他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。他一直以為,讓婆婆來能讓我輕松一點兒,覺得我每天帶孩子很累,沒想到我都難受得想離婚了。他說之所以每次都讓婆婆做主,是覺得吃什么、喝什么都是小事,讓婆婆決定也沒有關系。但是聽完我的訴說后,他也發(fā)現自己的很多行為,已經嚴重到影響夫妻感情,影響健康的婚姻生活,甚至導致孩子身體出現問題。
跟老公溝通完,我也感覺輕松了很多,久違的一種放松。原來一個人真正希望的是另一個人確認Ta的感受。從那之后,老公開始注意我的感受。也不知道老公跟婆婆說了什么,自那之后,婆婆沒有再催我生二胎。
或許有時候自己的狀態(tài)改變了,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改變,就不會一直陷入死循環(huán)。我的內心越來越篤定,面對不公平的事情,我不再一邊難受一邊照著別人的安排行事,而是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。